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21:08:54  浏览:831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

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政府


兰州市人民政府令
[2002]第4号

   《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8月7日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张志银
                         二○○二年八月二十日

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粮食流通管理,规范粮食经营行为,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国务院《粮食收购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相关政策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粮食流通和经营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粮食是指小麦、玉米、稻谷及成品粮。
  第四条 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粮食流通管理工作。
  榆中、皋兰、永登三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行政区域内的粮食流通管理工作。
   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行政区域内的粮食流通管理工作,由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负责。
  第五条 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粮食流通行业的稽查管理。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技术监督部门,加强对粮食质量的检查、检验和管理工作,对粮食流通行业的有关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工商、税务、物价、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粮食流通管理工作。
  第六条 政府鼓励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粮食经营活动。
  第七条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在粮食流通管理工作中应当严格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坚持依法管理、文明执法,在对粮食流通行业行使管理职权、进行检查时,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对不出示相应行政执法证件的,粮食流通行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可以拒绝检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受理粮食流通行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有关投诉,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有关问题。

第二章 收 购

  第八条 收购粮食实行粮食收购资格制度。
  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经营者(含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下同),方可收购粮食。
  未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不得直接向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收购粮食。
  第九条 从事粮食收购的粮食经营者,应当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其粮食收购资格;经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由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核准登记。
  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经营者,应当接受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粮食收购资格的年度复审核检。
  第十条 从事粮食收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30万元以上的自有资金;
  (二)有50万公斤以上的仓储设施并符合储粮要求;
  (三)有与收储能力相适应的粮食检化验和保管专业人员;
  (四)有与收储能力相适应的粮食质量检化验设施或者受委托的法定粮食检化验单位的证明。
  第十一条 申请粮食收购资格,应当向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工商营业执照、资信证明、仓储设施明细表、检化验设施和相关人员名册等材料;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书和相关材料之日起10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书面答复,对不同意的还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经营者收购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粮食质量标准,不得随意压级压价或者抬级抬价。
  在农村收购粮食,应当在收购现场以现金结算,并即时向售粮农民本人支付粮款,不得拖欠。
  第十三条 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经营者收购粮食时,不得代扣、代缴除农业税以外的其他任何税费。
  禁止乡镇、村社干部在粮食收购现场坐收统筹款、提留款或者其他任何税费。

第三章 销 售

  第十四条 粮食销售,实行粮食批发资格制度和粮食零售备案制度。
  从事粮食批发的粮食经营者,应当取得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粮食批发资格证明。
  第十五条 从事粮食批发,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50万元以上自有资金;
  (二)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设施,其中仓容量达到1OO万公斤以上;
  (三)有与批发业务量相适应的粮食检化验和保管专业人员;
  (四)有与批发业务量相适应的粮食质量检化验设施或者受委托的法定粮食检化验单位的证明;
  (五)执行国家的粮食政策,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六)丰年最低库存量不低于仓容量的50%,歉年最高库存量不高于仓容量的40%;
  (七)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 申请粮食批发资格,应当向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资信证明、仓库及仓容量证明、粮食检化验设施清单、检化验和保管专业人员名单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材料。
   对申请粮食批发资格的,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书和相关材料之日起1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书面决定,对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取得粮食批发资格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七条 取得粮食批发资格的粮食经营者,应当接受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粮食批发资格的年度复审核检。
  第十八条 粮食现货批发交易,应当进入粮食交易市场公开进行。
  禁止在粮食交易市场之外进行粮食现货批发交易活动。
  第十九条 从事粮食零售业务的粮食经营者,应当向所在地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从事粮食零售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有完善的保管和卫生措施及相应的设施,确保所售粮食与住宿场所及可能污染粮食的物品相分离;
  (三)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信誉服务制度;
  (四)营销人员持有卫生防疫部门核发的健康证,并懂得防虫、防鼠、防变质、防污染的基本常识,具有感官鉴别粮食质量的一般能力。
  第二十一条 粮食经营者应当亮证经营、明码标价。
   粮食经营者可以采用流动经营方式销售粮食,但在流动经营中应当持有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有关证明和证件。
  第二十二条 粮食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质量标准,所售粮食应当附有地、市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和原产地生产证明。
  无地、市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和原产地生产证明的粮食,不得上市销售。
   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可对上市销售粮食所附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和原产地生产证明进行复核,并可对上市销售的粮食进行抽样检验。
  第二十三条 幼儿园、中、小学校和大、中专院校集体食堂用粮,应当向取得粮食批发资格或已向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粮食零售备案的粮食经营者购买。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幼儿园、中、小学校和大、中专院校集体食堂用粮的管理,并可会同技术监督部门对其用粮进行质量抽检。
  第二十四条 未经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军粮供应资格认定并挂牌的粮食经营者,不得供应军粮。
  第二十五条 陈化粮的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禁止陈化粮流入食用粮食市场。

第四章 储运加工

  第二十六条 粮食经营者储存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储藏技术规范,确保所储存的粮食达到无虫害、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的标准要求。
   粮食收储企业、加工企业和粮食批发经营者以及仓容量达到1万公斤以上的粮食零售经营者,应当有经过培训合格、掌握粮食储藏技术的专业人员参与管理。
  第二十七条 粮食经营者对储存的粮食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进行。
  禁止使用国家规定品种之外的药物或者超剂量使用药物对粮食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处理。
   经过消毒、杀虫处理但未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的质检机构通过残毒量分析测定或经测定残毒量超标的粮食,不得出库、加工、销售。
  第二十八条 禁止使用装载过化肥、农药、粪土及其他可能污染粮食的物品而未经清污处理的运输工具载运粮食。
  禁止使用化肥袋及其他可能污染粮食的装具装盛粮食。
  第二十九条 保护价原粮运输,实行粮食运输凭证制度。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地区的原粮进入本市,应当出具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不再实行粮食运输凭证制度的证明。
  第三十条 粮食加工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的技术质量标准。
  禁止不合格、无标准、短斤少两及添加剂超标的粮食产品流入市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未按本办法规定取得粮食批发资格,擅自从事粮食批发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取得粮食收购资格和粮食批发资格的粮食经营者,不接受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年度复审核检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2000元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粮食经营者储存粮食不符合国家粮食储藏技术规范的;
  (二)粮食经营者对粮食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处理,所用药物及剂量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投放药物不符合技术规范的;
  (三)将经过消毒、杀虫处理但未经残毒量分析测定或经分析测定残毒量超标的粮食出库、加工、销售的;
  (四)上市销售的粮食未附地、市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和原产地生产证明的;
  (五)使用装载过可能污染粮食的物品而未经清污处理的运输工具载运粮食的;
  (六)使用可能污染粮食的装具装盛粮食的;
  (七)未经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资格认定擅自供应军粮的;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销售陈化粮的。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粮食经营者年度审核不合格的;
  (二)粮食批发经营者未按规定保证粮食库存量的;
  (三)在粮食交易市场之外进行粮食现货批发交易的。
  第三十五条 粮食经营者在流动销售粮食时未持有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相关证明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或工商、技术监督、物价、卫生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粮食流通行业进行稽查管理时,发现有非法贩运粮食、销售假冒伪劣粮食、加工粮食违反国家技术规范标准等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接到通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予以纠正和处罚。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收回或吊销各自核发的粮食经营者的证、照时,应当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通报。
  第三十八条 粮食经营者申请粮食收购资格和粮食批发资格,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定期限内既不办理又不给予书面答复的,申请人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条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粮食流通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食用植物油流通和经营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2001年4月18日市人民政府兰政发[2001]35号文印发的《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简化石油类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项下出口收汇核销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简化石油类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项下出口收汇核销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5年10月31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汇发〔2005〕79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

  为推动贸易便利化,支持石油类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简化石油类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项下出口收汇核销手续。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企业以“对外承包出口”贸易方式报关出口工程自用设备、物资的,应当在报关出口后180天内,持对外承包工程合同、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货物报关单以及情况说明函到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

  二、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项下自用设备、物资出口,外汇局按不收汇办理核销,并在出口收汇核销单退税专用联上签注“不收汇核销”字样。

  三、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完工后运回原出口设备、物资的,企业应及时将相应的进口货物报关单交由外汇局核注、结案。

  四、在本通知下发之前外汇局已为企业办理对外承包工程项下出口核销备查业务的,可按上述要求转作不收汇核销处理。

  五、本通知自2005年12月1日开始执行。以前规定与本通知相抵触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石油类以外的其他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项下出口收汇核销仍按现行规定办理。

  各分局收到本通知后,应尽快转发至所辖中心支局。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反馈。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
(2004年9月27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重庆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扶贫办主任王昌渠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我市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和实施了《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十年纲要(2001-2010)》和《重庆市2002-2006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市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还存在较大困难和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确保新阶段扶贫开发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特作如下决定。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村的重点、难点在贫困地区。按照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对象标准,目前我市还有300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绝对贫困人口80万,相对贫困人口220万。这些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综合素质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落后,要实现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目标,难度很大。能否如期完成新阶段扶贫开发任务,不但关系贫困人口的越温脱贫,而且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市和有关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必须充分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扶贫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坚决克服松懈情绪,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必须下最大的决心,继续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明确任务,围绕扶贫开发的目标推进扶贫工作
我市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状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将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内;基本实现乡乡通客车,80%的行政村通公路;基本解决165万人饮水困难问题,逐步提高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实现村村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完成“普九”达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60%达到一级医院标准,30%的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地方病;贫困地区70%的乡镇建立农村技术培训中心。
市和有关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必须始终围绕上述目标和任务,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特困村“三基”建设
我市四分之三的贫困人口集中在3270个特困村,搞好特困村扶贫开发,是实现新阶段扶贫工作目标的关键。市和有关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必须以贫困人口为对象,以特困村为主战场,把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人的基本素质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集中力量实施整村推进。
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实施好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工程,加强基本农田和水利建设,切实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对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的贫困户要实施易地扶贫。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基础产业,搞好产业化扶贫和科技扶贫。要大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加强对贫困户的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要改善贫困乡村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努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特困村的“三基”建设,必须落实保障措施。国家重点县、市重点县和非重点县的特困村,平均每村的无偿投入分别不低于40万元、30万元、20万元。特困村建设资金的60%由财政扶贫资金安排,40%由以工代赈资金安排。在此基础上,要随着国家扶贫投入的增长,逐步增加特困村的无偿扶贫资金。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引导社会帮扶资金,整合部门资金,加大特困村资金投入力度。要制定和完善特困村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实施整村推进和片区开发,努力完成特困村的扶贫开发建设任务。
四、加大力度,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工作
扶贫开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坚持做好集团定点扶贫工作,按照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惠及到户的要求,着力帮助贫困乡村和贫困户解决交通、饮水、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子女就学、群众就医等主要问题。要把贫困户是否如期解决和稳定解决温饱,特困村是否如期实现扶贫开发目标,作为考核定点扶贫工作成效的主要内容,不脱贫不脱钩。
要切实加强联络、协调和服务,争取中央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单位更大的支持,加强“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增强扶贫协作的成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和执行政府扶贫项目,积极争取外援项目、海外慈善机构及个人对我市贫困地区的援助。
市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要制定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
市级有关部门,特别是发改委、财政、交通、国土、水利、电力、林业、农业、教育、文化、卫生、广电和金融等部门,要把扶贫开发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围绕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结合各自的职责,制定本单位的扶贫目标任务,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市扶贫开发的《纲要》和《规划》。
五、增加投入,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市和各有关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落实地方财政扶贫资金,不断加大扶贫投入的力度。要用好信贷扶贫政策,积极推广小额信贷。市级财政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要尽快研究制定扶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特困村、贫困户发展的优惠政策。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帮扶为辅的方针,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投入效益,是保证扶贫开发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要落实扶贫资金管理责任制。市和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确保扶贫资金围绕扶贫开发任务打总体战。要认真执行扶贫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全面推行公示公告制、报账制、重大项目招投标制、项目业主制和合同制。各级财政、监察、审计和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和定期监督检查,坚决依法查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六、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
扶贫开发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和有关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以扶贫开发为中心,用扶贫开发工作统揽全局,把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要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重点县扶贫工作的考核。要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扶贫开发机制。要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建设,增强其在扶贫开发中的组织和协调管理能力。要加强贫困地区村社干部的培训和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弘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用搞好扶贫开发的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监督,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市政府扶贫工作报告,通过组织代表检查和视察等方式,督促政府搞好扶贫工作,确保如期实现新阶段扶贫开发目标。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