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证监会关于证券期货业2000年过渡期安排有关事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7:19:30  浏览:889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证监会关于证券期货业2000年过渡期安排有关事宜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监会关于证券期货业2000年过渡期安排有关事宜的通知
证监会




各证券监管办公室、办事处、特派员办事处,各证券、期货交易所,各证券、期货经
营机构,各基金管理公司: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证券期货计算机2000年问题风险,现将过渡期安排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证券期货业2000年过渡期自1999年12月30日正常清算完成开始,至2000年1月7日正常清算完成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一)1999年12月30日正常清算完成后,各单位进行数据和系统备份,并做好为投资者提供查询服务的准备。
(二)1999年12月31日,各证券经营机构(含专营、兼营)及其营业部、期货经纪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有关证券交易中心、原有基金管理人,须向所在辖区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数据备份。系统备份和全年数据备份由各单位自行保管。
有关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报送及查询服务的具体要求见附件一。
(三)为避免病毒感染,免遭黑客攻击,防止周边环境故障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系统的实际情况,采用可靠的系统监控方案,安排专人值班,并自行决定在1999年12月31日向2000年1月1日过渡时是否部分开机、全部开机或全部关机。
系统监控和恢复要考虑时差问题,部分计算机2000年问题可能在美国西部时间2000年1月1日发生。
(四)2000年1月1日下午,在高度关注黑客、病毒和基础行业Y2K过渡情况的前提下,各单位对系统及相关环境进行自查、自测。
(五)2000年1月2日上午9∶00-11∶30,各证券期货交易所提供联网测试环境,进行证券期货业联网测试,下午进行系统恢复。
本次测试不印发统一的联网测试方案,各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系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模拟日常交易过程,组织测试,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及时报告。
(六)2000年1月3日,各单位根据自查和联网测试结果调整系统,做好2000年1月4日首日交易的准备。
(七)2000年1月4日进行首日正常交易。各证券期货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通信公司、证券经营机构及其营业部、期货经纪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系统应于8∶00前进入就绪状态,各单位员工至少提前一小时上班,做好交易前的准备工作。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将在这期间进行现场抽查。
二、严格执行现场报告制度和值班制度,确保联络渠道的畅通。
(一)各单位应指定联络人,负责按规定向公司总部、交易所或证监会派出机构及时、准确报告敏感日期内的各种情况,并建立与电信、电力、公安、计算机厂商等部门的联系,必要时,获得他们在有关业务、技术、保安、电力等方面的支持。(现场报告的具体要求见附件二)
(二)1999年12月30日晚-2000年1月7日、2000年2月27日-3月1日期间,中国证监会、各证券期货交易所、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基金管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报告本地区、本行业出现的计算机2000年问题及其处理情况。
(三)证监会各派出机构应于1999年12月30日-2000年1月7日、2月27日-3月1日16∶00前,每日填写《证监会派出机构情况报告表》(附件三),将所辖区域2000年过渡的情况、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简要报告中国证监会应急指挥中心(E-mail:si
itac@public3.bta.net.cn,传真:010-88061294、88061314)。
三、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2000年过渡期间的各项工作,精心落实资金和电力等资源,明确各应急岗位的人员和职责,按照本单位应急计划,重点保证业务数据的安全,确保业务的顺利进行。在过渡期间,证监会各派出机构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了解辖区内各
单位2000年过渡情况,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并及时报告。
四、中国证监会成立计算机2000年问题应急指挥小组和应急指挥中心、周正庆同志任组长、陈耀先、陈东征同志为副组长,应急指挥中心下设现场指挥办公室,徐雅萍同志任现场指挥。(现场指挥室联系电话见附件二)
中国证监会各派出机构成立Y2K应急指挥分中心。各派出机构主任担任应急指挥中心指挥。
本通知通过证券交易所的卫星通信系统传输至各证券营业部。

附件一:数据与系统备份、报送及查询服务工作规程
一、数据备份
(一)备份内容
备份内容包括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数据备份至少应包括所有投资者1999年全年交易明细数据,系统备份至少应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系统入网底稿、用户名、用户权限、系统配置参数等,以确保系统全面应急恢复。
(二)备份介质
数据备份必须采用两种以上的存储介质,如光盘、硬盘、磁带等。
(三)备份格式
业务数据应以两种数据格式(如数据库格式和文本格式)做好备份。
(四)备份检查和保管
必须指定专人对备份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可读性进行检查,并签字确认。除报送证监会派出机构的数据备份外,其余的系统、数据备份应按《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的有关要求妥善保管。
二、数据报送
(一)报送内容
报送的数据只限于各证券经营机构及其营业部、期货经纪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有关证券交易中心所做的1999年12月30日闭市完成清算后当日资金、股票或持仓量、保证金余额等数据的备份。以上单位的系统备份和各基金公司的数据、系统备份不在报送之列。
(二)报送单位
各证券经营机构以营业部为单位报送,证券经营机构总部有投资者数据的,其所备份的业务数据也需报送。期货经纪公司可根据系统实际情况,以分支机构为单位报送或公司总部统一报送。
(三)数据报送的准备和程序
1.1999年12月24日前,各证券经营机构及其营业部、期货经纪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证券交易中心和原有基金管理人将本单位定稿的应急计划报送所在辖区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报送的应急方案应包括本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地址、联系电话、应急总指挥、指定联络人等,以便于
备份数据报送和应急联络工作。
2.1999年12月24日前,证监会派出机构应积极与当地银行联系,落实指定保管箱的租用事宜,并于12月28日前将报送地点通知辖区内各报送单位。各派出机构在选择数据报送地点时,应遵循便利、可靠、安全原则,充分考虑各报送单位的分布和偏远地区的实际情况,当
地没有银行保管箱的,可购买保险箱。租用保管箱或购买保险箱的费用由各报送单位承担。
3.1999年12月30日下午正常清算结束后,各单位进行数据、系统备份,指定专人对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读性签字确认后,放入公文袋中,由营业部或分支机构第一负责人密封、骑缝签字、盖章,准备次日向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
4.1999年12月31日18∶00前,各报送单位派两人将所备份的数据送至所在辖区证监会派出机构指定地点的银行保管箱(或保险柜),与派出机构专人签字确认后,放入保管箱妥善保存。
数据备份建议采用光盘为存储介质,采用光盘为存储介质的报送单位,只需报送一份备份数据,采用其他存储介质的报送单位,需报送两份备份数据。
(四)报送数据的取回
1.所有报送的数据备份至少要保存至2000年3月31日。
2.2000年3月31日以后,各报送单位可按照证监会派出机构的统一安排,取回报送的备份数据,妥善处理。
3.如因特殊原因,报送单位需在2000年3月31日前取回所备份的数据,应向证监会派出机构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拷贝使用,并详细记录使用过程,但原备份数据至少应在证监会派出机构的监督下保存至2000年3月31日。
(五)要求
1.各报送单位应认真进行备份,确保备份数据正确、完整和可读。凡因玩忽职守或走过场,没有进行严肃认真的数据备份或到期不报送备份数据,造成重大事故或损失的单位,中国证监会将追究其法人代表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证监会各派出机构应加强安全保卫和保密工作,防止所报送的备份数据丢失、损坏或被不正当使用。
三、查询服务
过渡期间,当投资者要求查询时,期货经纪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确保能随时为投资者打印其当日交易数据、持仓量、持仓保证金、资金余额、浮动盈亏、客户权益数据。证券营业部应确保能随时为投资者打印其资金,证券帐户余额数据,参考格式如下:
股东资产数据明细打印参考格式
-------------------------------------
|姓名|资金帐号|上海股东帐号|深圳股东帐号|资金余额|证券代码|持有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正常查询使用交割单;
2.备查资料清单以尽可能简捷为原则,逐行打印,每行标准内容如上所示,同
一帐户重复的内容可打可不打。

附件二:现场报告工作规程
一、证券营业部及期货经纪公司分支机构报告
一般性技术故障报告:出现一般技术故障,应抓紧解决;必要时,可直接联系证券、期货交易所,请求技术支持。
重大技术故障报告:当发生技术事故无法自行解决,或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周边环境(如通信、供电等)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向公司总部及所在辖区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停机报告:当技术故障导致停机、无法继续交易时,应及时报告总部和所在辖区证监会派出机构,并由公司总部报告交易所。
除请求技术支持外,证券营业部和期货经纪公司分支机构不直接向交易所报告。
二、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公司总部报告
一般性故障报告:当发生一般技术问题并能短时间解决时,各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公司不需报告,但应做好故障现象及解决过程的记录。
重大技术事故及停机报告:当发生重大技术故障,导致所属营业部停机、不能继续交易时,总部应立即向交易所和营业部所在辖区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三、交易所报告
事故报告:交易所出现技术故障,应按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并向证监会报告事故及处理情况;
停市请示:如果周边环境发生故障或出现其他不可预见性因素,可能或已经造成一定数量的会员席位技术性故障,接近停市规模的,应向证监会请示紧急停市。
四、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日常报告:1999年12月31日-2000年1月7日、2月28日-3月1日,每日汇总所辖区域证券经营机构及其营业部、期货经纪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报告的技术事故和处理情况,填写《证监会派出机构情况报告表》,于15∶00-16∶00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紧急事故报告:如果所辖区域证券经营机构及其营业部、期货经纪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发生突发事件(大面积停电、通信中断、失火等),影响到营业部正常交易,或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发生群体性事件,或发生重大技术性停电、无法及时恢复等,应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五、中国证监会现场指挥室联系电话
(一)中国证监会现场指挥室对各派出机构的联系电话分别是:
上海证券监管办公室:010-88061614、95800呼530713
深圳证券监管办公室:010-88061615、191呼1257101
北京证券监管办事处:010-88061616、191呼1257105
天津证券监管办公室,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010-88061617、191呼1257109
沈阳证券监管办公室,长春、哈尔滨、大连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010-88061618、68478800呼69191
南京、杭州、宁波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010-88061619、66068888呼1877
济南证券监管办公室,合肥、郑州、青岛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010-88061620、68348899呼63256
武汉证券监管办公室,长沙、南昌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010-88061621、198呼10030380
广州证券监管办公室,福州、南宁、厦门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010-88061622、64269988呼55012
重庆证券监管办事处,海口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010-88061623、65062288呼25826
成都证券监管办公室,贵阳、昆明,拉萨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010-88061624、95800呼756270
西安证券监管办公室,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010-88061625、68348800呼50081
(二)中国证监会对各证券、期货交易所的联系电话:
上海证券交易所:010-88061610、13501335677
深圳证券交易所:010-88061611、13601358661
上海期货(筹)、郑州商品、大连商品交易所:010-88061612,88061613、13601387865

附件三:证监会派出机构情况报告表

记录人(报告人): 日期: 年 月 日
-------------------------------------------
|报告单位 | |报告人| |联系电话| |
|-----|-----------|-----------------------|
|报告时间 | __时__分 | 指定联络人(签字) | |
|-----|-----------|-----------|-----------|
| | 证券公司数 | 证券营业部数 | 期货经纪公司数 |
| |-----------|-----------|-----------|
| | |应急处| | |应急处| | |应急处| |
|目前状况 |可正常|理后可|无法维|可正常|理后可|无法维|可正常|理后可|无法维|
| |运行 |维持运|持运行|运行 |维持运|持运行|运行 |维持运|持运行|
| | |行 | | |行 | | |行 | |
| |---|---|---|---|---|---|---|---|---|
| | | | | | | | | | |
|-----|-----------|-----------|-----------|

| |硬件 | | | |
| |故障 | | | |
| |---|-----------|-----------|-----------|
| |系统 | | | |
| |软件 | | | |
| |故障 | | | |
| |---|-----------|-----------|-----------|
| |应用 | | | |
|故|软件 | | | |
| |故障 | | | |
| |---|-----------|-----------|-----------|
|障|通讯 | | | |
| |故障 | | | |
| |---|-----------|-----------|-----------|
|类| |电| | | |
| | |力| | | |
| | |-|-----------|-----------|-----------|
|型|外|电| | | |
| |部|信| | | |
| |环|-|-----------|-----------|-----------|
| |境|银| | | |
| |故|行| | | |
| |障|-|-----------|-----------|-----------|
| | |其| | | |
| | |他| | | |
|-----------------|-----------|-----------|
|出现的故障中,属Y2K问题| |出现的故障中,不属于 | |
|的家数为: | |Y2K问题的家数为: | |
|-------------|---|-----------|-----------|
|备注(不够可附纸) | | | |
-------------------------------------------
证监会传真:88061294,88061314,661210876
E-mail:sittac@public3.bta.net.cn



1999年12月1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委托代理补充协议书》(农业银行)的通知

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委托代理补充协议书》(农业银行)的通知
国家开发银行



各厅、局、直属单位,分行、各代表处:
现将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签订的《委托代理补充协议》印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财会局反映。

附:委托代理补充协议书



委托方(甲方): 代理方(乙方):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家开发银行(下称甲方)和中国农业银行(下称乙方)的政策性贷款业务委托代理行为,理顺委托代理关系,提高委托代理业务质量,更好地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服务,根据双方签订的《委托代理协议书》,特制定本补充协议。
第二条 甲乙双方均应遵守和履行本规定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不得违反本协议。甲方可以对乙方总行及其代理经办行就其委托代理业务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遇有重大问题,乙方总行及其相关代理经办行应积极配合甲方调查解决。
第三条 甲方应将不同时期对代理业务的要求和有关制度规定及时提供给乙方,乙方总行制定代理甲方贷款业务的有关制度和规定,须商甲方同意后下发其所属执行。

第二章 贷款发放
第四条 甲方应将年度贷款计划、分批下达的贷款指标等文件和资料,及时抄送乙方,乙方各级管理行应尽快转发所属代理经办行,借款合同由甲方直接分送乙方总行及其代理经办行。
第五条 乙方代理经办行应于收到甲方委托贷款基金的当日,通知借款单位办理贷款和转存手续。两个工作日内借款单位仍未前来办妥有关手续的,乙方经办行应立即以特种转帐方式办妥有关手续,并自办理转帐之日起计算贷款利息。
第六条 乙方代理经办行收到委托贷款基金后,遇以下情况应分别处理:
(一)有关贷款计划、指标和合同等资料不全的,应按甲方汇款凭证确定的借款单位办理贷款和转存手续。
(二)贷款资金汇拨凭证内容不详,无法确认借款单位,应立即与甲方联系,并向上级行报告。
第七条 乙方代理经办行应严格按委托贷款基金种类全额发放相应贷款。除借款单位归还贷款本金或甲方委托收回委托贷款基金外,乙方代理经办行无权调减委托贷款基金。

第三章 贷款管理
第八条 乙方相关经办行根据甲方的书面委托对贷款项目的前期准备、评估论证工作予以协助,或承担部分工作。
第九条 为便于乙方代理经办行对甲方委托贷款和贷款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甲方应督促借款单位及时向代理经办行提供有权部门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年度工程建设进度计划、设备及材料订货合同和年度贷款使用计划。
第十条 乙方代理经办行应按第九条中借款单位应提供的各种有关文件和实际工程建设进度加强对贷款支用的监督管理,并进行审查。
(一)有无计划外工程或自行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筑标准;
(二)借款单位的材料、设备采购合同所购材料、设备是否符合工程所需,货款和定金的支付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三)工程的“其他投资”支出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四)工程承包的协议、合同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金额与内容是否一致;
(五)借款单位及国家有关规定中明确的其他相关事项。
发现借款单位在贷款使用时有超计划、超标准、扩大面积、挪用贷款和其他重大问题,乙方代理经办行有权采取停止借款单位贷款使用或其他有效措施,并立即报告甲方。
第十一条 当以下情况发生时,乙方代理经办行应及时书面报告甲方,并根据甲方要求采取停止贷款支用或其他应急措施:
(一)借款单位名称或其法定代表人变更;
(二)借款单位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如合并、分立、改组等;
(三)借款单位对外投资或联营等;
(四)借款单位财务状况恶化或资金大量体外循环。
第十二条 对于有多项建设资金来源的项目,乙方代理经办行应督促借款单位落实其他各项资金来源,与甲方贷款资金同步到位,并按月向甲方报送“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配置资金到位统计月报”(附式一)。
第十三条 甲方计划内贷款资金供应因时间差暂不能满足项目建设进度时,乙方应积极协助借款单位筹措周转性资金。
第十四条 乙方根据甲方的书面委托参与贷款项目的下列工作:
(一)项目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设备采购的招标工作;
(二)项目招标的标底编审工作;
(三)项目概算调整的审查工作;
(四)项目工程造价的编审工作;
(五)项目竣工验收和决算的编审工作。
(六)乙方在其代理的基建项目建成投产后,根据甲方的书面委托协助甲方做好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第十五条 乙方应在其信贷计划内,对代理的基建项目投产后所需流动资金给予优先安排。
第十六条 乙方应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系统完整地反映项目建设和生产情况,为甲方提供必要的技术经济和财务报告。
第十七条 代理国家重点和大中型项目的经办行,实行季度工作报告制度,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进度、资金总体到位和需求、财务总体分析等,每季后十日内向甲方和乙方总行报告。第四季度以年度总体分析和未来预测为主要内容,于次年1月20日前报送乙方总行和甲方。

第四章 贷款回收
第十八条 乙方应根据借款合同(或临时借款协议)和甲方有关文件规定,做好委托贷款计结息工作。遇利率调整时,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
第十九条 甲方根据借款合同规定的分年还款计划,于贷款到期三个月前填制“国家开发银行催收贷款通知单”(附式二),及时送交借款单位和乙方代理经办行。乙方代理经办行根据甲方催收贷款通知单,督促借款单位组织资金还款,在还款户留足资金,并于贷款到期前二十天向甲
方报送“代理国家开发银行到期贷款还款资金落实情况表”(附式三)。
第二十条 在规定期限内,乙方代理经办行应做好委托贷款本息回收的帐务处理,将收到的贷款本息于当日(最迟不得超过第二个工作日)上划甲方在乙方总行的存款帐户。并按月向甲方编报“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本金回收月报表”(附式四),按季编报“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利
息回收季报表”(附式五)。
第二十一条 借款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偿还甲方贷款本息,乙方代理经办行有权直接从借款单位存款帐户中扣收。如仍有应收未收本息,本金由乙方代理经办行转入逾期贷款户核算,并按甲方有关规定计收利息,应收未收利息计收复利。

第五章 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
第二十二条 乙方总行及其代理经办行应真实、准确、及时地对甲方委托贷款进行会计核算,为甲方提供完整有效的会计信息。
第二十三条 年度终了,乙方代理经办行应代理甲方与借款单位进行委托贷款年终决算签证,并做好其他有关甲方年度财务决算的工作。
第二十四条 乙方总行及其乙方代理经办行应按要求向甲方提供下列会计报表。
(一)每旬后7日内报送“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旬报”(附式六);
(二)每月15日内报送上月“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月份会计科目情况表”(附式七);
(三)每年3月15日内报送上年“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基金情况表”(附式八)和“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对帐签证单”(附式九);
(四)代理大中型项目的乙方经办行应向甲方提交委托贷款转存凭证、委托贷款利息和委托贷款本金上划的电汇凭证复印件或传真件。

第六章 委托代理业务考核
第二十五条 乙方应将代理业务管理作为其本行责任目标重要内容之一,纳入统一考核范围,进行严格的内部考核,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六条 甲方应对乙方代理经办行委托贷款基金汇拨、本息回收上划、贷款管理、会计核算、业务及财务报告等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监督。在上述代理业务中,若属甲方责任造成损失的,由甲方负责。
第二十七条 乙方代理经办行在收到甲方委托贷款基金后两个工作日内仍未办理贷款转存手续,或收取委托贷款本息两个工作日仍未上划的,甲方将按中国人民银行“违反银行结算制度处罚规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第二十八条 乙方代理经办行违反委托代理协议书、本补充协议及其他有关规定给甲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其他不良影响的,甲方将有关情况通报乙方总行,取消其代理资格,并依法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以前规定与补充协议相抵触的,以本补充协议为准。委托代理协议书及本补充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第三十条 本补充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国家开发银行(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姚振炎
乙方:中国农业银行(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史纪良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八日于北京
附式:一
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配置资金到位统计月报
编报分行(盖章): 单位:万元
----------------------------------------------------------
| | 年 计 划 | 年 资 金 到 位 | |
| |-------------------|-------------------| |
| 贷款项目名称 | 开发银行贷款 | 配套资金 | 开发银行贷款 | 配套资金 | 年 |
| |----------|--------|----------|--------| 投 资 |
| | | | | |自有| | | | | |自有| | 完成额 |
| |小计|硬贷款|软贷款|小计| |其他|小计|硬贷款|软贷款|小计| |其他| |
| | | | | |资金| | | | | |资金| | |
|--------|--|---|---|--|--|--|--|---|---|--|--|--|-------|
| 总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基本建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大中型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小型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技术改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限上项目 | | | | | | | | | | | | | |
----------------------------------------------------------
续表
----------------------------------------------------------
| | 年 计 划 | 年 资 金 到 位 | |
| |-------------------|-------------------| |
| 贷款项目名称 | 开发银行贷款 | 配套资金 | 开发银行贷款 | 配套资金 | 年 |
| |----------|--------|----------|--------| 投 资 |
| | | | | |自有| | | | | |自有| | 完成额 |
| |小计|硬贷款|软贷款|小计| |其他|小计|硬贷款|软贷款|小计| |其他| |
| | | | | |资金| | | | | |资金| | |
|--------|---------------------------------------|-------|
| …… | | |
| | | |
| 2.限下项目 | | |
| | | |
| …… | | |
----------------------------------------------------------
负责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编制说明:1.本表由代理经办行根据项目借款单位资金到位情况填列,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审核汇总后于次月10日前报送国家开发银行综合计划局资金处;
2.年计划栏按开发银行综计局下达的年计划填列;
3.本表配套资金中其他项是指除自有资产以外的自筹资金、其他银行贷款、利用外资(按入帐当日国家外汇牌价折算)等所有配套资金来源;
4.投资完成额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总称;
5.联系电话:68437286、68460467,传真电话:68473302、68472990、68472990、68472991,联系人:朱天彤、邵一男。
附式:二
国家开发银行催收贷款通知书
填制单位: 单位:万元
------------------------------------------
| 借款单位 | |贷款总额| |
|------|--------------------|----|-------|
| 主管部门 | |已还贷款| |
|------|--------------------|----|-------|
| 经办银行 | |贷款余额| |
|---------------------------|------------|
| |备注: |
| 你单位应于 月 日归还我行本次到期贷款 万元,逾| |
| | |
|期贷款 万元,合计 万元。 | |
| | |
| |联系人: |
| 国家开发银行(盖章) | |
| | |
| 年 月 日 |电话: |
| | |
| | |
------------------------------------------
编制说明:本表由开发银行信贷局填制,一式三份,借款单位、代理经办行各一份,留存一份。
附式:三
代理国家开发银行到期贷款还款资金落实情况表
年 月 日
编报行(盖章): 单位:万元
-------------------------------------------
|借款|项目|贷款|贷款| 到 期 贷 款 |还款资金| | |
| | | | |-----------| |缺 口 数| 备注 |
|单位|名称|种类|余额|金 额|其中:逾期贷款|已落实数| | |
|--|--|--|--|---|-------|----|-----|------|
| 1| 2| 3| 4| 5 | 6 | 7 |8=5-7|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责人: 复核: 制表人: 编制日期:
编制说明:1.本表由代理经办行据实填列;
2.本表一式二份,开发银行有关信贷局、代理经办行各一份;
3.本表由代理经办行于每笔贷款到期前二十日内寄开发银行有关信贷局;
4.逾期贷款系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不能归还的贷款。
附式:四
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本金回收月报表
年 月
编报行(盖章): 单位:万元
--------------------------------------------
| | | | 期初贷款 | | 本期回收贷款 | 期末贷款 | |
|借款|项目|贷款|------|本期|---------|--------| |
|单位|名称| | |其中:|发放| |其中:|上划| |其中:|备 注 |
| | |种类|余额|逾期 |贷款|金额|逾期 | |余 额|逾期 | |
| | | | |贷款 | | |贷款 |日期| |贷款 | |
|--|--|--|--|---|--|--|---|--|----|---|----|
| | | | | | | | | |10=4| | |
| 1| 2| 3| 4| 5 | 6| 7| 8 | 9| | 11| 12 |
| | | | | | | | | |+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负责人: 复核: 制表人: 填制日期:
编制说明:1.本表由代理经办行根据贷款本金回收情况据实填列;
2.本表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按信贷局分项目汇总,于次月12日内一式两份报开发银行财会局、有关信贷局各一份;
3.逾期贷款系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不能归还的贷款。
附式:五
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利息回收季报表
年 季
编报行(盖章): 单位:万元
--------------------------------------------
| | | | | 本期应收利息 | 实收利息| | |
|借款|项目|贷款|应收 |--------|-----| 应收未收利 | |
|单位|名称| |未收利| |本金| | |上划| | 备 注 |
| | |种类|息期 |小计|利息|复利|金额|日期| 息期末余额 | |
| | | |初余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3| 4 | 5| 6| 7| 8| 9|10=4+5-8|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负责人: 复核: 制表人: 编制日期:
编制说明:1.本表由代理经办行根据利息回收情况据实填列;
2.本表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按信贷局分项目汇总,于结息日次月10日内报开发银行财会局、有关信贷局各一份。
附式:六
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旬报
年 月 日
编报行(盖章): 单位:万元
----------------------------------------
| | 本年累计 | | |
| 项目名称 | | 贷款余额 | 备 注 |
| | 发放贷款 | | |
|-------------|------|------|----------|
|一、代理开发银行基建贷款 | | | |
|-------------|------|------|----------|
| 其中:逾期贷款 | | | |
|-------------|------|------|----------|
|二、代理开发银行基建软贷款| | | |
|-------------|------|------|----------|
| 其中:逾期贷款 | | | |
|-------------|------|------|----------|
|三、代理开发银行技改贷款 | | | |
|-------------|------|------|----------|
| 其中:逾期贷款 | | | |
|-------------|------|------|----------|
|四、代理开发银行专项贷款 | | | |
|-------------|------|------|----------|
| 其中:逾期贷款 | | | |
|-------------|------|------|----------|
| 合 计 | | | |
|-------------|------|------|----------|
| 其中:逾期贷款 | | | |
----------------------------------------
财会负责人: 复核: 制表:
编报说明:本表由代理行总行编制,并于每旬后7日内报开发银行财会局。
附式:七
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月份会计科目情况表
年 月 日
编报行(盖章): 单位:万元
-------------------------------------------
|行 |科 目| | 期 初 | 本期发生额 | 期 末 |
| | | 科目名称 | |-------| |
|次 |代 号| | 余 额 |借方 | 贷方| 余 额 |
|--|---|--------------|-----|---|---|-----|
| 1| |代理开发银行基建贷款 | | | | |
|--|---|--------------|-----|---|---|-----|
| 2| | 其中:逾期贷款 | | | | |
|--|---|--------------|-----|---|---|-----|
| 3| |代理开发银行基建软贷款 | | | | |
|--|---|--------------|-----|---|---|-----|
| 4| | 其中:逾期贷款 | | | | |
|--|---|--------------|-----|---|---|-----|
| 5| |代理开发银行技改贷款 | | | | |
|--|---|--------------|-----|---|---|-----|
| 6| | 其中:逾期贷款 | | | | |
|--|---|--------------|-----|---|---|-----|
| 7| |代理开发银行专项贷款 | | | | |
|--|---|--------------|-----|---|---|-----|
| 8| | 其中:逾期贷款 | | | | |
|--|---|--------------|-----|---|---|-----|

| 9| | 合 计 | | | | |
|--|---|--------------|-----|---|---|-----|
|10| | 其中:逾期贷款 | | | | |
|--|---|--------------|-----|---|---|-----|
|11| |开发银行存放贷款 | | | | |
|--|---|--------------|-----|---|---|-----|
|12| |代理开发银行贷款基金 | | | | |
|--|---|--------------|-----|---|---|-----|
|13| |其中:代理开发银行基建贷款 | | | | |
|--|---|--------------|-----|---|---|-----|
|14| | 代理开发银行基建软贷款| | | | |
|--|---|--------------|-----|---|---|-----|
|15| | 代理开发银行技改贷款 | | | | |
|--|---|--------------|-----|---|---|-----|
|16| | 代理开发银行专项贷款 | | | | |
-------------------------------------------

续表
-------------------------------------------
|行 |科 目| | 期 初 | 本期发生额 | 期 末 |
| | | 科目名称 | |-------| |
|次 |代 号| | 余 额 |借方 | 贷方| 余 额 |
|--|---|--------------|-----|---|---|-----|
|17| | 合 计 | | | | |
|--|---|--------------|-----|---|---|-----|
|18| |代理开发银行应收利息 | | | | |
|--|---|--------------|-----|---|---|-----|
|19| |代理开发银行已收利息 | | | | |
|--|---|--------------|-----|---|---|-----|
|20| |代理开发银行应收未收利息 | | | | |
-------------------------------------------
财会负责人: 复核: 制表:
编制说明:1.本表为会计月报,由代理行总行编制,并于次月15日内报开发银行财会局;
2.年报时应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行代理开发银行贷款会计科目情况表。
附式:八
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基金情况表
199 年
编报行: 单位:万元
------------------------------------------
| | | | | |
| 基金帐户名称 | 年初余额 | 本年增加额 | 本年减少额 | 年末余额 |
| | | | | |
|----------|------|-------|-------|------|
|代理开行基建贷款基金| | | | |
| | | | | |
|户 | | | | |
|----------|------|-------|-------|------|
|代理开行基建软贷款基| | | | |
| | | | | |
|金户 | | | | |
|----------|------|-------|-------|------|
|代理开行技改贷款基金| | | | |
| | | | | |
|户 | | | | |
|----------|------|-------|-------|------|
|代理开行专项贷款基金| | | | |
| | | | | |
|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备注: | |
| | |
------------------------------------------
财会负责人: 制表: 填报日期:
编报说明:1.本表由代理经办行填列,一式三份,一份代理经办行留存,另二份随决算逐级上报代理行总行;
2.代理行省级分行报总行时,加汇总封面(以本表代用),并注明“汇总”字样。
3.本表年末余额合计数应与决算试算平衡表同科目余额一致。
附式:九
代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对帐签证单
主管部门:
借款单位: 贷款种类:
-------------------------------------------
| 项 目 | 余额(元) |
|-------------------|---------------------|
|1.贷款指标累计 | |
|-------------------|---------------------|
|2.年初贷款余额 | |
|-------------------|---------------------|
|3.发放贷款累计 | |
|-------------------|---------------------|
| 其中:本年发放 | |
|-------------------|---------------------|
|4.归还贷款累计 | |
|-------------------|---------------------|
| 其中:本年归还 | |
|-------------------|---------------------|
|5.年末贷款余额 | |
|-------------------|---------------------|
| 其中:逾期贷款 | |
|-------------------|---------------------|
|6.本年应收贷款利息 | |
|-------------------|---------------------|
|7.本年已收贷款利息 | |
|-------------------|---------------------|
|8.应收未收贷款利息 | |
|-------------------|---------------------|
| 借款单位 | 经办行 |
| | |
| | |
|(签章) |(签章) |
|-------------------|---------------------|
|签证日期 | 19 年 月 日| 签发日期 | 19 年 月 日|
-------------------------------------------
编制说明:1.本签证单一式四份,代理经办行与借款单位各一份,另二份随决算逐级上报代理行总行;
2.本年应收贷款利息以借款单位帐户结计的利息数填列;
3.本年已收贷款利息按借款单位本年实际归还的贷款利息数填列;
4.应收未收贷款利息按同科目帐户余额填列;
5.该表由各代理行省级分行报总行时,加汇总封面(以签证单代用)并注明“汇总”字样;汇总封面年末贷款余额应与决算试算平衡表同科目余额一致;应收未收贷款利息应与试算平衡表同科目余额一致。



1996年9月11日

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山市森林防火工作管理制度的通知

吉林省白山市人民政府


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山市森林防火工作管理制度的通知
白山政发[1997]39号


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白山市森林防火工作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局室、中省直企业:现将《白山市森林防火工作管理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1998年浑江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森林防火管理制度》同时废止。

一九九七年六月十日

白山市森林防火工作管理制度 (1997年6月) 根据《森林法》、《吉林省森林防火条例》及有关法令法规,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一、组织领导制度(一)各级地方行政组织、林区厂矿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建立健全由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森林防火领导机构。(二)乡以上森林防火组织要设编设人,组成常设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森林防火的组织、监督、检查、指导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三)森林防火工作必须坚持各级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和当地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四)各级森林防火组织的第一责任者每年都要与其上一级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落实任务。(五)乡镇党政领导、县以上地方政府的五大班子、林场以上(含林场)林业企业的党政工青妇领导都要划定明确的防火责任区,并在责任区的显著位置设立醒目的责任区标准牌。(六)各级领导、尤其是责任区包保领导,必须做到“四亲自”,即:深入实际,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总结森林防火工作,落实防范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七)各级森林防火组织必须认真抓好宣传教育工作,落实领导宣传责任制,发动新闻、教育等有关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森林防火法令法规,提高全民森防意识。(八)各级森林防火组织的领导和专业人员在依法进行森林防火监督检查或查处时,必须佩戴能证明身份的标志牌。二、野外火源管理制度(一)白山林区森林防火期:春季为3月1日至6月 15 日,秋季为9月1日至11月30日,戒严期为4月20日至5 月31日,9月25日蛭 10月31日。具体执行时以省政府的规定为准。(二)森林防火期,必须按《吉林省森林防火条例》,采取有效措施,禁止野外吸类和村屯、林场室外吸烟;禁止上坟烧纸、烧香、燃放鞭炮;禁止使用火把和野外生火取暖、野炊以及其他非生产用火;禁止汽车、火车司乘人员和乘客向车外丢弃烟头。(三)森林防火期,确需生产用火 ,须由用火单位提前向县(市)区政府或其授权单位提出申请。用火申请应写明用火地点、经纬度、目的、面积、时间、边界四至、现场指挥领导、扑火队人员等。批准用火机关应在接到申请后,及时派员进行实地踏查,确认申报合理,安全无误后,方可履行批准手续,指派专人监督实施,同时报告一级机关并通报周边联防单位。进入戒严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四)设在森区的石灰窑、焦炭窑、木炭窑、森林复合经营、国(森)铁路维修、公路、电力建设等单位的生产、生活用火都必须由生产、施工单位提交用火申请,经当地县级森林防火部门审核,落实专管人员、防火措施,签订防火合同,设立宣传设施,发给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森林防火戒严期,焦炭窑、木炭窑,都必须在当地森防部门的监督下熄火停产。(五)各风景名胜区、森林旅游区、寺庙和烈士陵园,严禁野炊、室外吸烟和在室外进行焚烧祭祀活动。(六)部队、民兵组织、公检法司等单位,森林防火期内需进行实弹射击、爆破训练的,经县级政府或其授权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七)对重点林区和省、市级重点火险区,须由当地县级政府或林业企业按期发布封山命令或通告,落实管护、扑救措施,并在显要位置设立封山标志。(八)森林防火期,各级森林防火组织必须加强领导,加大防范措施,强化查处力度,依法治火,严格控制野外火源。三、巡护和搜山制度(一)各级森林防火组织要根据森林防火的季节性特点规律、火险程度和野外火源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适时进行巡护和搜山。(二)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森林经营单位的专、兼职拟林员,必须落实岗位责任,划定责任区,加强对森林的巡护,严控野外火源,及时报告火情,协县查处火灾案件。(三)在森林防火关键时期,重要节(假)日,各级政府和林业企业领导挂帅,抽调人员和车辆,加大巡护检查密度,重点部位要死看死守。(四)在林副产品生产活动频繁期和高火险时段,要适时组织有林业公检法、武装基干民兵、森林防火专业人员组成搜山队,清山、清沟、清河。严格清除无证入山人员,及时清除林内火险隐患。四、入山检查制度(一)森林防火期,凡进入、通行林区的人员、车辆,必须做到人有入山证、车有通行证并悬挂防火旗。(二)进入林区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人员,必须持居住地乡镇级单位开具的介绍们和本人身份证,必须持地林业部门办理入山证,签订防火合同,接受防火教育,划定活动区域后方可入山。林区所在地居民进入林区,须以村(屯)、班(组)、居委会为单位,统一办理个人入山手续,并负责搞好防火教育和管理。(三)进入林区从事旅游、祭扫烈士陵园、拜谒寺(庙)等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均须办理入山手续。属集体行为的,在办理入山证的同时,将防火责任落实给带队领导者。(四)各级森林防火组织经县经上政府批准后,可在林区设立常年或季节性防火检查站,防火紧张期应在林区道口设立临时检查哨。防火检查站(哨)执行检查时,不得少于两人,并要做到文明执勤。(五)森林防火检查站(哨)的工作人员,依照法规,有权对进入林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防火检查,有权扣留不准携带的火种,有权制止无证进入林区。对扣留的火种,有权罅无证进入林区。对扣留的火种,要建立登记和出山返还制度。对不服从检查或手续不完备强行入山者,要严格按照法令法规予以适当处罚。五、联防协作制度(一)各级森林防火组织必须认真落实以区域联防、十户联防为主体的联防协作制度。各联防组织要积极贯彻森林防火法令法规和上级的工作部署,认真做好本边辖区和联防区的森林防火工作。(二)区域联防,实行县际、乡镇(林场)际、村际联防组织形式。村际联防工作应在乡镇人民政府的组织、监督、检查、指导下,由行政区内的国有或集体林场实施村际联防组织的落实和各项森林防火工作,没有林场的地方,由乡镇政府直接组织实施。(三)十户联防,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组建林区居民十户联防组织。同时,按照自愿协商的原则,各联防单位自愿商定十户联防责任区,承担十户联防组织建立、到户宣传、防火检查等工作任务。偏远户、分散户应由施业区单位负责。(四)各级区域联防组织都要每年确定一个牵头单位,负责防防工作组织,协调工作。在每秀防火期中,要根据实际及时召开联防会议,研究联防工作,解决存在问题,促进互联互防。(五)各级区域联防组织都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属横向防防关系的,要签订联防合同;纵向联防关系的,要签订联防责任书。十户联防成员要签订联防公约并自觉遵守防火期规定,积极参与森林防火工作。(六)要加强联防内业建设,达到村有十户联防示意图,乡镇(林场)有十户联防分布图,县级单位有区域联防、十户联防责任区图。(七)各级区域联防单位都必须加强毗领交界处的森林火灾预防工作,一旦发生山火,不论是谁的区域,都要积极组织扑救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向上级报告火情。六、了望工作制度(一)各级森林防火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地面火情监测设施的建设工作,加强以了望台为主体的火情监测系统,消灭盲区,实现交叉测报。(二)所有的地面火情监测台(哨),都必须配备望远镜、罗盘仪(或定位板)、地形图(或定位图)、有(无)级通讯设备,发(蓄)电设备。(三)了望台(哨)必须选配身体健康,责任感强,熟悉情况并具备一定业务水平的人员提任了望员。(四)森林防火期,了望员必须按时登台了望,严格值班制度,做好值班记录,不得从事与了望工作无关的事情。发生火情或高火险天气,要延长观察了望时间,必要时要昼夜了望。(五)发现火情后,了望 员要准确判定起火地点、林相、火势情况,记准时间,及时报告。如因通讯设备发生故障,要采取应急措施,迅速传递火情,不得延误。发现邻台观察区有火情,亦应及时上报。(六)了望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线电通规通纪,按规定的频率、时间和联防对象进行联络,不准干扰他人通讯或与无关的电台通话。(七)防火期内,所有的了望设施设备均由了望员保管使用。防火期后,了望台权属单位要统一管好了望设备,并在防火期前组织人员搞好了望设施设备检修。七、无线电台管理制度 (一)森林防火无线电通讯实行分级网络化管理。一级网 为省与市级单位;二级网为市与县级单位;三级网为县级单位与乡镇(林场)和了望台;四级网为乡镇(林场)与了望台、村屯、护林员、检查站。(二)各级无线电通讯网络管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无线电管理条例》,认真履行购置许可、登记、使用手续,并按核定的频谱进行无线通讯。(三)凡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的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专职值机员两人以上。无线通讯人员,必须按照选用机要人员的条件进行严格选配。(四)无线通讯基地台必须有专门机房,具备防盗、防火、保洁条件、配备充(发)电和稳压安全监测设备。无线通讯中转台应设在有电源保障,有人值守,有安全机房的地方。(五)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的单位,必须抓好无线电台的维修、保管工作。每季防火期结束时,要将无线通讯设备全部收回,进行全面的维修并统一封存。确需报废的,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履行报废手续。(六)森林防火无线通讯管理单位,必须严格落实专职使用人员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通规通纪,严格专机专人使用保管制度,严格保密工作制度。(七)森林防火无线电台设置使用单位和人员,要自觉服从上一级电台的指挥,及时传递火情信息,遵守通播时间,忠于职守,及时排除故障,保持通讯畅通。八、设施设备管理制度(一)森林防火专用车辆通讯设备、灭火机具、了望设施、宣传设施、维修工具等,均属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必须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二)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必须单独立帐,按单位和使用人员落实管理、使用责任,并严格执行谁损坏,谁维修,谁丢失,谁包赔的制度。(三)森林防火设备的购、保管、使用,必须实行帐、物分开的原则,即设立专库、专人管帐,专人管物。(四)森林防火设施的建设必须由县级单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所在单位负责施工、管理、使用和维修。(五)森林防火设施设备需要维修更新、报废、移址、调拨时,必须经县级主管单位和计财部门共同批准,并报上一级备案。(六)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属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挪作他用或转借。(七)森林防火设施设备管理单位,必须建立和落实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及时维修,及时保养,及时排除故障,提高设施设备完好率,确保森林火灾综合预防和扑救的需要。九、森林防火值班调度制度(一)在森林防火期(三、四、五、六、九、十、十一月),各级森林防火组织和林区乡镇林场要昼夜设人值班值宿,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不准擅离职守。戒业期必须有领导带班值宿。(二)值班人员要认真负责记好调度记事和火情记录,全面地传达贯彻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对森林防火工作或指挥扑火工作的指示和意见。(三)遵守汇报制度,搞好防火动态高度,实事求是汇总或编写汇报材料,按照规定的时间,准时进行汇报,发生火情必须立即逐级向上汇报。(四)按照上级规定,必须每半月进行一次工作情况汇报,内容包括:上段工作总结,下半月气象趋势,将要进行的工作重点。遇到临时要求或出现典例情况,要随时进行向上报告。(五)对联防地区发现的火情,要及时通告有关联防单位,共同组织扑救 。(六)值班调度人员违反本制度,要逐级追查责任,严肃处理。十、定期分析汇报森林火险趋势制度(一)各级森林防火必须设立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森林火险趋势测报管理和资料收集、报告工作。(二)各级森林防火办公室必须协调地方气象台(站)和森林气象站,充分发挥其预测预报职能,准确预报十十四小时天气情况和火险等级,及时做出一周、半月天气趋势预测预报。(三)森林防火期,设有森林气象站的单位,要主动与地方气象台(站)取得联系,互为补充,实行交叉测报。(四)在森林防火戒严期或紧张阶段,对气象部门测报的大风、高温、高火险天气,要及时向总指挥、副总指挥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五)县级森林防火机构接到天气和火险等级预报后,要通过无线(有线)通讯设备,每日向乡镇(林场)通报一次。乡镇(林场)接到通报后,要及时更换火险等级旗,落实各种预防森林火灾措施。市级森林防火办公室每月两次向省森防办汇报下段天气趋势和火险等级。十一、森林火灾报告制度(一)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立即报告,并积极组织和参加扑救。各级森林防火组织接到火情报告后,除迅速协调组织扑救工作外,应按报告程序及时向一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二)火情发生后,要在当日20时之前向上级部门具体汇报火熔炉结果或扑救工作完成情况,不得迟报、谎报和隐瞒不报。(三)报告森林火灾时,要报告发现时间、起火地点。有条件的要报出地理座标,做到准确无误。(四)在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要随时报告火场气象情况,火势消长态势,扑救进展情况。指挥部门要根据火场报告及时调整作战方案。(五)各级森林防火组织在森林火灾发生后,要迅速组织力量侦破火案,三日内将火灾报表、火场勘察图报上一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十二、森林火灾处理制度(一)凡发生森林火灾,都要按照行政(施业)区,由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有关部门直接处理。 1、火场跨越县、局行政界的; 2、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严重的; 3、省、市级重点火险区发生森林火灾的; 4、需要市支援扑救的; 5、卫星或航站发现的火情; 6、发生重大森林火灾需要报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处理的;(二)处理程序 1、各级森林防火组织接到火情报告后,值班员应立即向领导报告。 2、森林防火单位的值班员要根据本级领导或上级部门指示,立即向有关部门和火灾发生地及周边单位通报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实施紧急处置方案。 3、迅速召开由有关人员参加的紧急会议,根据火场报来的多项因子,按照防火预案,研究提出处置方案,经总指挥批准后,由副总指挥组织实施。 4、各级扑火组织必须按照组织、人员、运输机械、灭火机具、通讯设备、后勤保障“六落实”的要求,全力做好扑火准备和待命值班工作。一旦接到扑火命令,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立即投入扑救。 5、森林火灾扑救战斗展开以后,总指挥、副总指挥要亲赴或委派其他成员赴火场,组成前线指挥部,协调、督查、指挥扑火救灾,同时做好通讯、气象保障、人力物力增援等项工作。 6、森林火灾扑灭后,必须留足人员清理余火,防止死灰复燃。同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核查火场损失,提出调查报告,追查肇事者和责任者,将事故处理情况和调查结果报上级部门。十三、文秘、档案管理制度(一)文书档案工作是维护学和国家历史的真实面目的重要事业,必须加强对文秘档案工作的领导,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必须建立健全档案机构,严格落实档案员岗位责任制,认真负责地管理好办公室的文书档案。(三)文秘、档案员接到来文后,必须认真登记发文号、收文号,填好传阅单,送交领导批转,经有关人员传阅签字后,收回归档。对本级发文,要在领导签批后,搞好发文登记,填写文号,付印发出,底稿和三份文件归档。(四)文书档案实行分类保管,突出重点,按永久、长期、短期分别管理。(五)档案到实行专人管理,档案员对档案库房有防盗、防鼠、防火、防光、防虫、防潮、防尘、防高温以及保密和提供利用的全部责任。(六)乡镇(林场)以上森林防火单位,必须按照本制度第五条有关“八防”的要求,配置档案管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十四、统计报表工作制度(一)严格执行《统计法》和上级规定的报表制度及要求,根据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内部原始记录、报表,进行统一管理使用。(二)严格按照国家、上级规定的填报范围、项目、方法、口径、表式及报送时间,准确、及时上报。(三)统计员必须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全面完成本级和上级机关布置的统计任务。(四)向上级主管机关报送的统计报表须由统计(调度员)填写清楚后,经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方可上报,否则无效。(五)加强统计资料管理,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实行短期、长期、永久归档保存。向外部提供资料必须经领导批准。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